5月28日,C919首个商业航班东航MU9191安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,标志着该机型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,正式进入民航市场,开启市场化运营、产业化发展新征程。 魏 萌摄(新华社发)
C919客舱内的12英寸吊装显示器,支持高清1080P电影放映。 王 初摄(人民视觉)
(资料图)
随着C919顺利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、正式进入民航市场,广大旅客可以乘坐国产大飞机出行了!
不仅带旅客飞上蓝天,国产大飞机投入商业运营,也对中国民用客机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,进而拉动国内航空工业产业升级。
大飞机事业踏上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
大飞机为啥这么受关注?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。2007年立项、2017年首飞、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,C919是继运-10之后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。
此次商业首航的C919大型客机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国商飞”)研制,于2022年12月9日交付给东方航空,交付后密集完成了100小时的验证飞行,全面检验了飞机的航线运行能力。
“历经几代人的努力,我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,大飞机事业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。”中国商飞副总经理魏应彪说。
5月29日8时25分,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7航班上海虹桥机场起飞,搭载135名乘客,于11时05分平稳降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,C919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行。不少旅客反映:飞行平稳、机舱宽敞、座椅舒适,国产大飞机体验真的好!
目前,东方航空与中国商飞已经签署5架大飞机采购协议,将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公司航网规划决定后续引进计划。东方航空专门成立了C919飞行部、C919客舱部,设立C919签派放行席位、国产飞机维修管理中心等专业部门。按计划,C919在“上海虹桥—成都天府”航线上实施初始商业运行,陆续引进后该机型有望逐步扩展投放到更多的航线。东方航空四川分公司负责人说,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正在建设,发展潜力大、市场前景看好。东方航空“沪蓉航线”日航班量超过20班次,采用C919执飞,航线布局更从容。
截至去年底,C919累计获得32家客户、1035架订单。今年订单还在持续扩大,2023年4月,中国商飞与海航航空集团签署百架飞机采购协议,其中就包括6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。
业内人士介绍,一个新机型执飞商业航线,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,包括航空公司机务人员以及机场地面服务的保障等,而这些专业保障都要具备相应的资质、经历相应的培训。这也是目前C919执飞航线较少的原因之一。
不只是一个产品的诞生,更是一个产业的诞生
大飞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,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、工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。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行和批量生产,将带动整个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发展。
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告诉记者,C919的首飞不只是一个产品的诞生,更是一个产业的诞生。“大飞机不仅是为了满足航空领域的发展需求,还能带动诸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,助力新材料、现代制造、先进动力、电子信息、自动控制、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,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。”
李晓津表示,国产大飞机投入商业运营实现了两个“从0到1”的突破。一是技术上“从0到1”。“一架C919包含超过400万个零部件,每个零部件都要足够安全可靠,组装和审查过程也有严格的安全标准。中国在全球采购的基础上,结合自主创新生产出了国产大飞机,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国产化率,这是了不起的突破。”李晓津说。二是市场上“从0到1”的突破。相比同期波音、空客甚至其他国家的航空制造企业,国产民机制造企业在市场意识、市场能力、市场经验等方面也几乎是从零开始。首架C919商业运营迈出了重要一步,也是一个新的开始。
C919的目录单价为6.53亿元,其实现商业化运营和市场化量产,为上下游企业带来商机,拉动国内航空工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。
据介绍,大飞机产业链主要由机体制造、动力装置、机载系统、零部件、原材料等部分组成。其中,机体制造价值占到约1/3,包括机头、机身、机冀、舱门等,主要由航空工业旗下企业承担,国产化程度高。动力装置目前主要由国外企业配套,未来有望用上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。机载系统产品利润率高,正吸引大量高科技企业投身这一领域。零部件包括锻铸件、标准件、电子元器件等,包括一批民营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参与众多,这些企业在为C919配套的过程中,既获得订单也实现了技术突破。原材料方面包括铝合金、复合材料、钛合金、高强度钢等,中铝、宝钢等一批企业在其中承担重任。
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测算,如果按民机寿命周期10年计算,大飞机给中国带来经济增加值贡献比为1︰86,就业贡献比为1︰9.6。李晓津举例,C919的机头、机身、机尾、机翼等外面的“壳子”分别来自中国的成飞、洪都、沈飞、西飞等企业,各领域有近30万人参与了C919大飞机的研制,培育出民用航空器制造领域的一批本土人才。
专家分析,以当下大飞机投入产出比1︰80计算,在维持目前C919国产化率不变的情况下,国产大飞机有望为产业链企业带来万亿元量级的市场规模。而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,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再上新台阶,为中国航空工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。
持续夯实基础,开拓更大发展空间
一款机型走向成熟和大规模的市场化运营,需要进入商业运行阶段后多年的持续优化提升。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,既是中国大飞机事业的历史性一刻,也是中国民用航空工业新的起点。
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此前的分析文章认为,鉴于客机高昂的开发成本,小批量生产不可行,而中国国内市场规模无疑为C919量产提供了重要的本土优势。C919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,未来可进军国外市场,参加全球竞争。
相关数据显示,未来20年,全球将有超过4万架民用客机交付,价值超过6万亿美元。其中,中国航空市场预计将接收超过9000架新机,价值约1.39万亿美元。面对越来越多的订单,C919如何实现精益化批量生产、高质量交付?
“这考验着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”李晓津表示,一是航空公司要将后续商业飞行中积累的经验及时、全面反馈给制造方,支持中国商飞和相关供应商逐步完善技术细节。二是制造方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和材料壁垒。中国能够自给的部件价值占大飞机总体的比例还不够高,特别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等材料和技术缺乏,突破这些瓶颈将是批量生产、交付和成本控制的关键。三是充分学习高铁和核电设备等产业国际合作的成功经验,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最终目标,坚持自主设计的必要条件,坚持掌握高端技术能力,在大飞机产业国际合作中争取有利地位。
面向庞大的国际市场,国产大飞机还需在产业链升级、市场化拓展、商业化运营上持续夯实基础,开拓更大发展空间。
“中国民机市场规模巨大是我国发展国产大飞机的优势,必须把旅客和货主的需求作为民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”李晓津说,要推动航空制造与航空运输融合发展,即“两航融合”,包括理念、人才、服务、标准、工作等方面的融合。
他表示,今后可以从软硬两方面进行突破。一是市场能力和政策体系。国产民机要依托中国大市场,在此过程中强化市场理念、提升市场能力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。二是核心技术和核心材料。以C919投运为契机,在全球开放的过程中坚持自主创新,加快发动机、起落架、机载设备等核心产品技术突破。
未来,更多、更好的国产大飞机将翱翔于蓝天之上。(本报记者 徐佩玉)
《 人民日报海外版 》( 2023年06月08日 第04 版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