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新街边境派出所践行新型农村警务模式
□ 本报记者 石飞
□ 本报通讯员 谢丽勋 罗锦
【资料图】
在中越边境,云南红河岸边的新街边境派出所院子里有两颗小叶榕,在“莲花滩”这个边陲之乡生长了20多年,两树犹如扎根边疆的戍边民警,并肩而立,高大挺拔。
近年来,新街边境派出所民警、辅警扎根边疆,以新型农村警务模式为驱动,创新基层社会治理,积极探索稳边、安边、兴边举措,切实做到矛盾在一线化解、平安在一线守护、固边在一线落实,不断绘出新时代的美丽“枫”景。
暖心警务 治理社区
新街边境派出所位于云南省河口县莲花滩乡新街社区,地处河口县西北部,与个旧、金平、蒙自、屏边接壤,被开河高速和326、219国道贯穿。因处于“三县两市”交界,大量流动人口穿梭往来,导致辖区治安形势复杂,交通事故、矛盾纠纷、盗窃、打架斗殴等治安问题治而不绝。
为提升群众的安全感、满意度,新街边境派出所锚定提档升级综合治理的目标,将辖区合理划分为3个警务区,实行“1区2警3名辅警”“1村1辅警”勤务模式,通过走近群众来压降警情,全力营造出“警察就在身边,平安就在眼前”的浓厚氛围。
“现在我不管多晚出门都不担心了。”“看到民警的身影,我觉得很有安全感。”……看着安全有序的村寨,辖区群众连声称赞。
在工作中,新街边境派出所准确把握“派出所主防”定位,整合警务区、警务室资源,探索“两翼一中心”管控格局,将管控触角从集镇延伸到偏远村寨,大幅提升快速处置效能,实现了连续8年命案零发案、6年信访零发生、矛盾纠纷化解零出乡、重点人员管理零失控的良好治安局面。
同心服务 化解矛盾
在新街社区,有一支接地气的队伍——“莲花”双语宣讲队。
“莲花”双语宣讲队是由新街边境派出所民警带领,选用威信高、公道正派的乡贤人士和汉族、少数民族群众组成的队伍。在日常宣讲中,宣讲队把反诈、禁毒等法律常识翻译成多语言进行实地普法,引导群众正确表达个人诉求、维护自身权益。
该所所长余亮介绍,派出所辖区分布苗、瑶、彝、壮、汉5种民族,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占比90%,部分群众文化层次低、不会说汉语,派出所不仅成立宣讲队,还在招录辅警时有针对性地招录掌握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辅警,同时充分吸纳护边员、联防队、社区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,持续推动辖区纠纷调解、反诈宣防、重大风险举报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。
“当场签订调解协议,兄妹俩承诺今后不得再因此事发生新的纠纷争执……”3月25日,在新街边境派出所,当事人兄妹两人在派出所和莲花滩乡党委政府、人民调解员长达5个多小时的调处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,至此,一起长达8年的土地纠纷得到圆满化解。
该所推动成立了河口县第一家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中心,形成由乡党委政府牵头,县人民法院、县司法局、新街边境派出所共同参与的河口县莲花滩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。自机制建立以来,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150起,长达10年、8年的土地纠纷,劳资纠纷陆续得到化解。
初心为民 守护平安
只要群众有需要,民警就会尽百分之百努力去做好,但派出所辖区面积283.3平方公里,地广人稀,成为民警为民服务上路的绊脚石。该所充分发挥警务室作用,将其功能定位为巡逻、走访、宣传、警情处置,把日常巡逻从集镇延伸到偏远村寨,接警时间有效缩短30分钟左右。同时,明确专人辖区重点部位开展视频巡逻,实现“视频+实兵”错位互补、无缝对接;开展空中无人机巡逻防控,进一步补盲巡逻死角,提升防控实战效能。
近日,警务室接报警称,家中小孩走失。民警迅速出警,利用无人机和实地走访相结合,搜寻3小时成功找回走失少年。
新街边境派出所还协调经费,为48个村民小组悬挂治安门牌,把悬挂门牌成果转化为实有人口管控效能,辖区接处警由2021年135起下降到93起,群众对派出所的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。(石飞 谢丽勋 罗锦)
关键词: